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5)页
    (暂时不要点开,稍后修改)

    (暂时不要点开,稍后修改)

    1680年5月1日,中雨。

    披着一件橡胶雨衣的董大郎一跃跳下了甲板,落在了定海港条石砌就的码头栈桥上。作为名义上的“地主”,仆从军第十师师长丁济在马弁的陪同下,上前寒暄了两句。

    丁济今年三十余岁,身材不高,但很敦实。其父乃当年在山东运河一带投了莫大帅的丁惟岳,在父亲年迈去世后,便顺理成章地接任了仆从军第十师师长的职务——仆从军师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在远东三藩本就是惯例,丁济接任师长也是寻常。

    但他这个人呢,说起来比较倒霉,或者说从他父亲那一辈起就有些倒霉。按说被东岸天兵分到江南繁华之地定海县驻防,本是一件幸事,那里财货甚多,他们丁家只需积累个十年二十年的,就能成为豪富之家。但问题是东岸人虽然将定海县封给了他们第十师,但一不给治权,二不给财权,仅仅只是在郊外划了很多荒地给第十师做“军田”,同时将每年财政收入中一定比例的金额返还给他们作为军饷津贴,这就有点坑了。

    虽然,其他仆从军各师每季度领到的武器弹药、军资器械、食品被服及其他一些补助,他们也是有的,且是足额。不过横向对比起其他“土皇帝”们,丁家父子总觉得手头财权太少,没有活钱,靠从地方上收取赋税发家是不可能了。

    于是,投敌无门、叛国无胆的丁家父子,到最后也只能老老实实接受了现实,摆正心态,为东岸人继续扛枪卖命。而为了发家致富,丁家父子无奈之下也想办法在定海县及府城鄞县投资了一些产业,依靠自家在宁波地区的人脉关系及军队系统的便利,做起了生意,一时间倒也挣下了偌大的家业。

    及至现在,丁家第二代军头丁济虽然仍然是个没地盘的小军阀、小藩镇,但其家中的财产却不少,也许比不上拥有登州城(即蓬莱县)做封地的第五师师长董大郎,但绝对不比第六师(封地为威海县)师长谢振
第(1/5)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