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5)页
    金乌高悬,但张濬只觉得浑身发冷。

    刘崇望咽了口唾沫,又看了看一片混乱的军营,长叹了一口气。

    主帅没有任何威望,大小将领也是草包,勉强将军士带到泾州就已经是侥天之幸,夫复何言?

    他突然想起了李琢这个人。

    名将李晟之孙,李听之子。家族出身孙志直凤翔一系的安西北庭军,后入神策军,屡立战功,正儿八经的京师将门之后,当过横海节度使,善于领兵。

    讨李国昌父子之时,带着三千神策军入河东,指挥着诸道兵大破沙陀。

    但李琢的结局如何呢?

    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也就加了一些荣衔,然后也不给神策军兵权,而是外放当随州刺史。

    可笑可笑啊!如此之功,不重赏本来就说不过去,居然还给贬到了外地,到死都不能回京。

    神策军,完蛋了!

    “邵树德此贼!”之前一直沉默的张濬,嘴里突然蹦出了句。

    “嗯?张帅此何意?”刘崇望一愣,有些不理解。

    “唉!”张濬叹了口气,道:“吾不意神策军竟荒废至此。昔年杨复恭带了五千忠武军入神策军,本是精锐能战之士,惜被邵贼夺走了。”

    刘崇望愕然。

    杨复恭从河南带过来的那批人确实能打,忠武八都嘛,与巢军正面血战过,但人都被邵树德拐走了,现在谈这些做甚?

    不过张濬的话也给了刘崇望一个思路。

    其实,最早的那批神策军,在长安安家后,也慢慢变得不能打了。但朝廷不断吸纳军阀降兵入伍,而且那时候有老将把关,吸纳进来的都是降兵中的精壮,有战斗经验,朝廷给的赏赐也丰厚,自然能打。

    就这样,将神策军的战斗力硬生生维持了二十年不坠。

    二十年后,战斗力又有所下滑。

    朝廷故技重施,每一次征讨骄藩、逆藩,总注意收纳精锐降兵,还把滞留长安的西域胡人酋
第(1/5)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