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4)页
  “去去去,大王不想见你,你还是走吧。”

    宏远和尚伫立在王宫前,侍卫却不让他进去,他已经得知师子王已经调兵,就驻扎在伊州,明显是要和大宋开战。

    宏远和尚很着急,虽然他是汉人,可身为出家人,他不愿意看到流血牺牲,不愿意看到徒增杀孽。

    师子王在王宫里,并不知道南路军的事,他只知道他们过不来,可玉门关还有五万兵马,虎视眈眈。

    师子王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开战,按理说天时地利人和他们都有,可他就是有些恐慌。

    宋军大多都是汉人,应该适应不了西域的气候,可是汉人的坚毅是他无法想象的,吐蕃不也被吞并了么?

    事到如今,郭浩也不讲什么仁义道德了,他不是没给对方机会,只是对方不珍惜。

    无论是吐蕃还是高昌,都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郭浩始终一个观点,要么不要,要么打服。

    对于这一点,有很多人会觉得难以理解。

    郭浩这么折腾是为了什么?

    君不见,成吉思汗马踏欧亚大陆,建立大蒙古国,到后来还不是分崩离析?

    后世的华夏蒙古独立,作为华夏曾经的领土,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

    君不见,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直接灭了高句丽政权,高句丽作为附属国,还不是独立了。

    清朝之时,准格尔不服统治,康熙皇帝是用武力打下来的,而不是靠嘴说的。

    西域、吐蕃、琉球,这些远离中原,偏安一隅的区域,如果不严格控制,稍有不慎就会丢失。

    纵观世界历史,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流传下来。

    历史上欧亚大陆都曾有过分解,唯独华夏完成了大一统,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华夏的根基。

    从那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尤其是开国皇帝,心中都有大一统的观念。

    这并不是野心,这是一种使命,作为炎黄子孙,每个皇帝都会下意识地
第(2/4)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