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3/8)页
土电影,许多真人电影反而不会受到特别关注,无声无息间便在限定时间内下映。

    就拿1986年和1987年来举例。

    这两年的“邦画”票房冠军,一部是1986年东宝出品的《子猫物语》,另一部是松竹出品的《忠犬八公》。

    而1986年,机器猫系列的《大雄与铁人兵团》位列本土票房第四位.

    1987年,机器猫系列《大雄与龙骑士》的本土票房夺得亚军。

    说白了,真能够为电影公司赚到钱的电影里,真人电影所占的比例也不具优势。

    而日本电影行业的真实状况是,因为不是信息时代,这个年代的人还不能完全了解这些数据展露的行业特性。

    在昭和最后的十年里,尚不能发现财富密码的日本大制片厂们,没被饿死就算好的了。

    东宝和东映都是靠预售票的方式不停运转,大批组织观众来看电影,才勉强没破产。

    日活是为了赚钱彻底不要脸了,瞅准了录像机日益普及,去拍可以满足男人特殊需要,在私密环境里“冲一冲”的“粉色电影”,才能保持继续培养影坛接班人的活力。

    而松竹完全就是吃老本了,除了寅次郎的《男人之苦》系列,还有一部被翻牌过无数次的《忠犬八公》之外。

    整个八十年代,基本没有为日本影史留下什么可圈可点的贡献。

    像去年拍摄的《火宅之人》,几乎就是迫本社长最后的奋力一搏。

    但可惜的是,结果不算坏也不算好,票房成绩刚过十亿円。

    作为制片公司,同时拥有自家院线,松竹映画的确可以赚上一票。

    但要是单纯从制片方的角度来说,如果单靠本土票房收入收回成本,那就是个小亏了。

    这正应了华夏的那句老话——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勉强也就是个合格线吧。

    所以说,要是这么一比较的话,原本在真人电影里,类型上就居于劣势的《李香兰》
第(3/8)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