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5)页
    潮阳城外的小北山和南岩山之间的谷地里,

    呼噜噜的杠杆拉伸扭动响声中,一枚被打磨过的石蛋,搞搞的掠空之后,在逐段标着射界的泥地面上砸出一蓬沙土来。

    “射角八时八刻,落点一百四十三步余。。”

    随着远处挥舞着传回来的旗语,一名义军士卒大声的喊道。

    “下调半刻,准备再发。。”

    而响彻着此起彼伏的报数声,在坑坑洼洼一片狼藉的地面上,已经落下了好些不同材质的弹丸;其中有已经破碎陈多瓣圆形烧陶弹,也有纯粹用当地红黏土晒干捏成,而崩碎散落了一地的泥蛋,更有混入巴豆和马尿或是浸了油的纵火草蛋。甚至还有用泥粘卵石成团的崩碎弹。

    为了减低难度和便于入门积累熟练度,周淮安最初各自制作出了几具缩小版本的模型来,然后进行不同材质和版本上的对照实验。而其中主要的构件,还是他亲手画下的图形,并亲自督促打造出来的。

    在几种投射实验方案当中,来自西方古典时代的扭力投射器,在实际射程和精度,还有投弹分量上都有些明显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垫底,反而是本身的重量和结构上别有优势,而更便于拆卸携行而随军机动。

    另外,虽然这东西看起来比较一目了然的简明,但是在作为扭力输出的关键,需要两束张紧的马鬃、皮绳或动物肌腱产生的反向动力;这就严重限制了可言使用和拓展的上限了。毕竟,无论是作为生物材料的毛发还是肌腱的强度和寿命,都是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弱化乃至失效掉。

    如果只是作为弓箭的弦那还不甚明显,但是作为远程攻击的蓄力手段,就相当的尴尬和无奈了,尤其是在这湿度和气温都相对较高的岭南地区。也许到了相对寒冷而干燥的北方之后,这东西会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到最后,反而还是作为配重杠杆和牵拉式投石器的回回炮,及其所代表的上限更高一些,虽然结构和体积要大上许多,但在理论上只要用来牵动配重的人数
第(1/5)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