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5)页
卒;入京之后已然是兵强马壮一时了。

    更兼沿途得潼关东西各数十州之田土户口,以为赡养人马和供奉朝廷;虽然有所实力分担开来,但也因此早早摆脱了流窜就食,朝夕聚散的颠沛流离局面了。

    再加上长期与南方地区互通有无的不断输入各种军资甲械物用。因此大齐正属于左右枢密使并十二卫大将军的麾下,相比官军在甲械装具骡马并不差上多少。

    唯一有所欠缺的反而是明显有些参差不齐的训练水准和组织度;但是经过这些日子新朝鼎立的陆续建章立制、梳理军伍之后,无论是京畿还是地方镇守也是多少有所改善的。

    更兼前些日子三路征讨大军的相继溃灭和败退下来,让那些沿途投奔和聚附起来浮滥武装和外围势力,也因此一度损失殆尽。

    最终能够收聚回来的多少也是见过战场真章和流血的合格兵卒了。因此,后来被重整起来又随黄巢御驾亲征的,更是不乏的各部义军将领麾下的精锐所在;

    更别所,如今在保全长安城里家眷亲族的动力驱使下,他们也难得十分爆发出七八分的气力来,想要突破和打败眼前的官军。

    然而,这就形成了一个颇为复杂而奇怪的微妙局面了。

    在局部的战场当中,显然是那些习惯了在游走当中打烂战的义军将领们更胜一筹,甚至可在混战中时不时的对官军阵营发起反击之势。

    但是在更具体的战术层面上,比如小团体的接触和混战当中,那些成群结队自由聚散的义军士卒,就多数只能在官军严阵以待的协同配合面前,被打散或是反推回来。

    只是官军战线上大量细碎的战果,也未能够积累和相互呼应叠加成为,足够改变局面的胜势;而义军在战场中屡屡去的的反击势头,也未能够扩大战果就被很快阻挡下来了。

    所以就变成这样,围绕着长安附近的咸阳、泾阳、新丰各县为中心交错混杂在一起,局部拉锯进退着相持和对峙下来;而又在长安城周边留出一个十数里宽空白地
第(2/5)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