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5)页
    蜿蜒而行的队伍一眼望不到首尾,其中除了披甲持杖的太平士卒之外,还有许多披着褂子或是身穿灰布被心的普通人等。

    这些随着军队一起回归的,乃是来自淮南境内的数千名形形色色的医工匠户等专业人等;在此之前已经通过长江水运送走了好几批,这次算是能够搜括来的最后一批了。

    要知道,两淮毕竟是如今天下一等一的繁华富庶所在。相对其它地方又少经战事而灾荒不多,因此历代各种人文积淀下来的底蕴,还是相当丰厚的。

    只是大多数义军在攻城略地过程中,在意的只是最直观的粮草财货和可以充军的丁壮;其他方面的潜在价值就无法理会也弃之不管了。这才给了太平军以助战为名跟在后头,随便捡漏以充实后方根基的机会。

    毕竟,在古今中外的无论那个时代,是否拥有足够数量和比例,受过基本教育或是有所一技之长的从业人员,都是一个新兴势力和政府是否运作健康和具有足够发展潜力,尤为重要的衡量指标。

    而相对于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只能用来从事最基本粗苯劳动的农业人口,他们则是最容易转化成直观生产力加成,或是通过组织编排在短期内见效的存在。

    这就好比后世号称人口大国的阿三,在种姓制度和奴隶、封建残余压迫下,占据人口大多数的文盲劳动力;与同样号称人口大国却从下到上强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中国,在工业化社会中所能够发挥出来的效能,是完全不可相比的结果。

    当然了,阿三还有号称明珠籽油的精神胜利法,和世代安守种姓阶级固化上的加成,所以在自我感觉良好上是不落地球上任何文明的。

    当然了,他们未必都是心甘情愿跟着太平军走的,但是相比那些别部义军手中所掌握的刀枪和相当有限的耐心;绝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乖乖的合作,接受背井离乡重新生活的现实。

    除了通常的工匠、奴仆和会识字的人之外,太平军同样也有偿的搜罗那些因为战乱而孤苦无依的女子和
第(1/5)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