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8)页
途却比先前暗淡了不少。新的释褐规定进士第一名才被任用大理评事,签署两使幕职官事,代还后才能升为通判,这样的待遇可比王景范的仕途起点一下落了下乘。连进士第一人都尚且如此,剩下的就更不用说了。

    正因为规则的变化使得进士及第(一甲三魁)和进士出身的争夺更为激烈,而欧阳修的那支判笔在殿试之时的作用对于考生的威慑力也就格外出众。若是考生以太学体应试,其后果对于考生日后仕途的发展依旧非常严重,欧阳修想要辨文将刘几这样太学体的领头人物试卷认出来批倒最后一名,挤压刘几的仕途发展空间同样能够起到立威的效果。

    欧阳修急于立威扫除太学体文风,这才闹出了一场笑话——欧阳修不顾眼疾的困扰仔细审查考卷,一份卷子中有“太上收精藏也于冕旒之下”这样生涩别扭的语句,便兴奋的对旁人说道:“我又逮住刘几了!”其实这份卷子不是刘几的。而是苏州人萧稷的。反倒是在最后一份卷子中有“动而有勇,刑为四罪之诛”这样平实自然又贴近试题的语句不禁击节赞赏,并将其评为第一——这一份卷子恰恰正是已经改名为刘辉的刘几,而欧阳修在知晓后惊诧的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说起来已经更名为刘辉的刘几与王景范在科举上有着类似的共同点——王景范在会试中被欧阳修批“媚上”。刘几则是身为太学体的代表人物直接断送一届科考,但是他们在成为状元之后都要带领同科进士去拜访老师欧阳修。想来欧阳修年事已高,病体缠身。朝廷百般留他哪怕是充个闲职也要留他在京师,可想而知多半是象征意义居多。在经过这一场三司较量之后,欧阳修的时代算是可以做个结尾了。

    刘几与欧阳修的恩怨纠葛不过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件趣事而已。这并不妨碍刘几状元的声名,反倒是大家都认为刘几有才亦有识,且善于应变,改名字、彻底改变文风,连欧阳修这样的衡文高手都没察觉出来,如此人物于状元乃名至实归。

    如同王景范考中状元的那一刻一般,整个京师万人空巷
第(2/8)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